第二十四章 糜烂的城市 - 我这七十年 - 香飘红叶

第二十四章 糜烂的城市 - 我这七十年 - 香飘红叶

哦!原来这里的百姓都被迫种大烟、制烟土、换粮食,大有市利可图哟!自己有了烟土,近水楼台先得月,自己先“享受”起来,于是造就了许多“吸毒家族”,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大烟对他们身心健康的摧残,当地人个个瘦得皮包骨头,是吸大烟耗尽了他们身体的津气,也把他们的家产消耗掉了,结果越过越穷。这是反动反动派犯下的滔天罪行,他们把老百姓推向深渊,从百姓身上榨取金银成千上万。

这些烟民,种大烟、卖大烟、吸大烟,种大烟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。从鸣县一直延续到黔、贵、滇三省交界处都种大烟,可见人民受苦之深、之重、之广。

从宁市到百市,几百公里,走了七天,沿途人烟稀少,经济落后,有的县城还不如内地一个乡镇,破破烂烂,货物匮乏,食盐很贵,五十斤大米才能换一斤盐。2月8日抵田县的田州,休息两天,解决病号增多问题。一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。二是不注意饮食卫生,生水冷水只图痛饮,引发伤寒。三是南方蚊子多,不少人得疟疾。原来有一辆北方大车供病号用,现在病号急增,难以解决。病号老掉队,一掉队就有被匪徒杀害的可能,听说有的部队已发生过这样的事情。最后决定把病号集中起来,找汽车转运到前方城市治疗。

1950年2月11日,我们到达百市,公路从城外绕过,部队就城外露宿。

百市刚解放,社会秩序混乱,白天时有零星枪声,记得在广省英县某地,几个大军战士被特务暗杀在公路道班房里,行军路上个别掉队的人也被暗杀,血的教训令我们不敢大意。

我们十几个人进城买粮食,顺便看了看百市市容。一条大马路直通全街,两旁房子也挺美,许多招牌都是用铜制作的,白天店铺里荧光灯还在闪烁。市内药店多,竹木多,民族服装多,烟馆更多,一家挨一家,但饭馆却少。客栈旅店都备有吸烟房,供瘾君子享用,附设“烟花”厅,供嫖客快活。大街上有红红绿绿的荧红灯,到处是淫窝,光天化日之下,进进出出,好不热闹。街上设赌场,供人消遣。赌场的名字安得稀奇古怪,什么“逍遥宫”、“神仙会”、“君子好逑”……之类。还有测字、算命、看相、测风水等行业,有的牌子高挂:“三代铁嘴”、“观气世家”、“一言定吉凶”等等,生意兴隆。这是乱世的产物。

百市真是一个糜烂的城市、疯狂的罪窝,一只黑染的缸。这是反动军阀官僚几十年经营的结果,形成了烟毒、窑窝、赌场三样齐全的城市,怪不得有人说:“百市是桂省一朵毒花”,这就是反动派腐败透顶的见证!

买粮回来,下午就离开了百市,仅停留了这几个小时。

从百市径往西走,离南诏省边界还有70多公里。据说前方部队太多,粮食供应紧张,且沿途饮水有毒,不能饮用,上级决定兵团直属部队和军大,转道向北过南盘江,入普阳省再转南诏省,这样将拐一个大弯,但较安全。

从百市经那弄、黄兰、乐里、田西,一路上人烟稀少,但大烟处处可见。田林仅有百来户人家,我们只好野外宿营。

很快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,如布依族、瑶族等,他们都居住在十万大山里,地势向北渐高,河谷相间,大山连绵不断,山路崎岖,蜿蜒而上,走起来很吃力。

这里由于交通不便,物资极缺,老百姓很穷,许多人得了大脖子病(脖子上长个大瘤子),有的人由于大瘤子十多斤重,坠得头都直不起来,真痛苦,妇女尤多。这是长期食用矿盐,缺碘形成的地方病。我们为不能替他们解除病痛而感到难过。在一个“板桃”的地方,我们给了乡民不少食盐,他们跪在地上,双手作揖,称我们是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”。这一带盐比米还贵。

一天,有幸住进民房里,民房是低矮的小木楼,房顶用草覆盖,楼下关牲口,屋里只有一点必备的用具。他们的主粮不是米饭,而是玉米,因为都是大山没有平地,无法种水稻。家里连一只完好的铁锅都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