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 制作弓雷 - 改变 - 松一般坚韧

第二十三章 制作弓雷 - 改变 - 松一般坚韧

第二十三章  南下准备九

李云鹤把制作工具的铸件都打磨完了。用錾子把制作挫的铸铁板几个面分别錾成横纹斜纹网状纹,什么圆的方的尖的大大小小的做了不少,按张知木的要求,用缸泥包着碳粉分别把工具包起来,放在炉边,慢慢烘干,发现有裂纹立刻用泥封严。其实老铁匠都是这样制作工具的,据说《天工开物》里就有记载,但张知木讲给李云鹤的是,这叫表面渗碳技术。还有一道工序就是,泥干了后要在炉子上烧。

远远地看见回来的三个人喜气洋洋的表情,黄玉坤那揪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。

回到窑岗的张知木,第一件事儿是给孩子们分好吃的、好玩的。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张知木去秀蓉城,多数时候张知木回来都不会空着手。

陈玉锋也笑着说:“孩子们都让你惯坏了。”

等张知木分完东西,把事情经过说了一下,大家都很高兴,一件压在心里的大事总算过去了。

晚上,用新买的茶壶泡了一壶茶,把陈玉锋叫道自己的房间。张知木说:“陈叔,今天的事办的太好了。以后在晋北,能对我们有威胁的大股土匪就不多了,真有啥事,牛头山也是个依靠,但没事时,尽量不要和牛头山公开来往,那些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朝廷的鹰犬可不是省油的灯。估计明天弓雷试验也不会有大问题,**我们已经成功了嘛。估计再有几天火枪也能搞成。都好了,就该启程南下了。”张知木喝了口茶,说:“南下前,有几个问题,想跟你老商量一下。第一件事是,南下的人员,南下我们要押运粮食回来,需要很多人,如果雇镖局的话要很多银子,尤其是粮食这东西,量多钱少,可能成本都够不上,运到家弄不好,比家里便宜不了多少。尤其是,我们有了**、弓雷和火枪,我更想自己押运,但我们现在人太少。而且还不能全都南下,家里必须得留人。也是老天照顾,我们现在这几个人,都是要德有德要才有才,将来都是可堪大用。不过最近我很看好两个人,一是李云鹤,这次南下,我不想让他去了,一旦我们真有啥意外,有他在,黄玉坤母子就有依靠,他在家我们就可以没了后顾之忧,另外,他的手艺,更是有大用。再就是李菁,他我们这次带着,能起大作用,也让他历练历练,以后这也是左膀右臂。”

“人你放心,我师弟那有几个人,凌水码头上更不用说,有一批身手不错的,要多少有多少。我去招呼一声就行。”陈玉锋说。

“那就从凌水码头找。你师弟那,作为一个有事应急的后备。”张知木说。

“你大概需要多少人?”

“怎么也得二十人吧?”

“那没问题,二百也有。凌水码头那些人,能上跳板的腿脚都灵活,身手好又在那吃苦的,人品就不会太差,不然早去当土匪了。”陈玉锋说道。

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,既然我们南下去了,就别空手去,我想带些南方需要的货去,回来时也不能光运粮食回来,那样太亏了。运点什么好,这段时间,我们都好好想一想。”张知木说。

陈玉锋喝着茶,说:“本来,见你一直在忙,想等你忙完再跟你说这些,看来你是早就有打算。等你把火枪试完,我们再详细说这事,一定计划好,带的货,走的路线都要谋划好。不过有一样,我想应该可以考虑。现在有了牛头山的铜牌,从这到杀虎口就是条通途,别人走不了的我们可以走。南方需要的马匹、皮货可以到杀虎口去运些过来。”

“是啊,陈叔,能不能从凌水码头先请几个人过来,一是到杀虎口需要人,二是我们的武器也需要熟悉一下、训练训练。其它再多的人,我们从凌水码头走时,再带上就行了。”张知木说。

“那好,明天试完弓雷,就开始准备再盖一排房子,不然来人了不好安排,现在蔡夫人一家和黄玉坤他们挤着,不是长久之计。”陈玉锋说。

“明天试完了,我和李云鹤弄枪,你开始张罗盖房子。这次,要盖好些的房子,最起码是青砖照面的瓦房。不然,象这草房,沾点火就着。”张知木说。

试弓雷时,张知木让李云鹤在十丈远的地方竖了一块两寸厚的大木板。为了发射带尾翅的弓雷的方便,在弩的滑道上,新做了一个像小车一样的发射架,挂上弩以后,把弓雷放到发射架上。为了试一下弓雷前端利刃的到底怎样,张知木让李云鹤先别点火,直接发射。第一发,射高了,直接插在远处的地上;调整一下,结果第二发又射近了,直接关在地上;第三发射中了,稳稳地扎在木板上,两寸的木板直接穿透。陈玉锋说,不用炸,扎到人也是没命。

这次弓雷比**重些,算上那个尾翅,有一斤二两重,**比**装得多,有十两重,壳体比**薄些。是一个细长的流线型。实验爆炸弓雷时,张知木让大家都离远点,让李云鹤拿着弩瞄准,张知木亲自点燃了火捻,李云鹤一扣扳机,弓雷很平稳的画了一个烟弧,扎到了木板上,一会轰的一声,弓雷爆炸了,觉得声音比**大多了,再一看,那块木板被炸得粉碎。孩子们先蹦起来,大家也一阵欢呼。接着又试了几颗,非常理想,当然没忘又炸了些鱼上来。

中午吃饭时,张知木就把和陈叔商量的事跟黄玉坤说了,黄玉坤说,她没意见。黄玉坤也把家里的事跟张知木说了一下。当时,各种信息还是非常闭塞的,人们脑子里的信息都非常简单。象黄玉坤这种头脑非常聪明的人,就把张知木教给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,又能发挥的淋漓尽致。她把饲养的动物,观察的仔仔细细,一点点变化,都记在心里。兔子已经下了好几窝了。几只狐狸也开始下崽了,每只狐狸都能下十几只,死掉的崽子已经都拿出扔掉了。两只母羊都怀孕了。有两只母猪也怀孕了。

“记住,小狐狸五十天就可以断奶。提前就喂些小鱼啊等好饲料。大些就分窝。”张知木嘱咐。

“放心吧,忙你的大事吧!”黄玉坤说。张知木心里觉得很温馨。

“哎,一直想跟你说,那个沼气太好用了,现在一天到晚的用,都用不完。”黄玉坤说。

“不是说大粪做出的饭,都不吃吗?哈哈!等着吧,以后会有更方便的东西。”张知木拍着胸脯说。

午饭后,陈玉锋就带着李菁一人骑一匹马,又每人各牵了三匹马,奔凌水码头了。之前,张知木给刘云、李威、李菁各四十五两银子,告诉他们,他们骑来的三匹马就算买下了,平时他们骑,有事时大家用。开始,三人坚决不收钱,陈玉锋发话了,才收下。

李云鹤***管时,张知木是一直跟着的,因为这是能否做出抢的关键。

首先制作工具,点起打铁用的炭炉,把已经烘干了的缸泥包着的工具半成品,放在炭炉上,然后开始鼓风,把缸泥都烧得通红,又烧了一段时间后,用铁钳子,夹到炉旁自然冷却。然后,把几个长条形的准备做车刀用的铸钢件,烧红锻打成张知木图纸给出的长方形状,然后放在炉旁慢慢冷却。

张知木请陆家父子过来,按照自己的图纸,用硬木做出一台木头车床来,动力来源是一个用牛皮带传动大轮带小轮传动机构,大轮,是可以两人摇动的。车床这边被动轮上,还配了一个石盘,作为蓄能和稳定用。本来张知木以为车床上的顶盘和卡具这头的同心问题要费些工夫,可是陆家父子,吊几根线,几把尺子就解决了。看来,哪个时代,能工巧匠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。从那,以后张知木遇到问题,绝对不自己在那苦思冥想,而是拿出想法,让大家一起参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