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四章:降维打击的唐朝军制 -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,老祖宗慌了 - 九品大韭菜

第二百四十四章:降维打击的唐朝军制 -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,老祖宗慌了 - 九品大韭菜

大唐·高祖时期

李渊扫了一眼脸色平静的李世民。

他是真的分不清这个二郎是早有图谋还是被逼无奈了。

但有一点可以肯定。

二郎的容人之量在自己之上。

魏征,太子洗马,对付二郎那也是不留余力。

李靖,明哲保身,被二郎救了一命也不站队。

这两人在一般的君主眼里,都是不死也得驱出朝堂的人物。

他却能大度容之……

李渊认真的思考了阵,暗自摇头。

这等容人之量,只有传说中尧舜禹汤才有啊。

……

【唐高祖时期曾恢复隋朝一度接近废弛的府兵制。】

【并且设置各个军府,下辖若干府兵,府兵战时出征,平时种田,自备军资,征战立功,就能得到封赏。】

【府兵之上,则由朝廷十二卫和东宫六率来管理。】

【设左、右卫,左、右骁卫,左、右武卫,左、右威卫,左、右领军卫,左、右金吾卫,左、右千牛卫,左、右监门卫一共十六卫。】

【其中前十二卫各自统领京师以外的五十个折冲府,以及驻扎在京师的直属内府。】

【东宫六率也分别管辖一些折冲府。】

【而李世民则把府兵制从关中扩展到全国,全国置折冲府六百五十七个,军府大小不等,所有府兵总量达到六七十万人。】

【又以十六卫遥领天下六百五十七个折冲府,居中御外。】

【但不管十六卫还是东宫六率都只能行使日常管理权,真正到了战时,则另设行军总管来进行指挥。】

……

北周·武帝时期

宇文邕看了半天,恍然大悟。

这不就是司卫和武侯府吗!

但十六卫的制度则更加完整和先进。

以军府管理府兵的户籍和日常训练,但不能统领番上的府兵,更没有战时指挥权。

番上府兵,由十六卫大将军统领,战时指挥权则在皇帝选派的元帅手中。

这是以卫统府。

卫,既是卫戍京师的禁兵,又是统领天下府兵的首脑。

以十六卫遥领天下军府,且卫戍京师。

这是府兵和禁军合一。

而十六卫大将军对天下军府只是遥领,并不具备真正的战时指挥权。

这就做到了军权统一于皇帝!

宇文邕欣赏且赞叹的看着十岁的李渊。

“你有个好儿子啊。”

……

大隋。

杨坚皱了皱眉。

就这样?

如果只是这样简单地改一改府兵制度。

朕早就去灭突厥了!

不能说这种完善不好,但军团作战下你怎么控制下面的军队呢?

将军命令下达后的层层转折你该怎么处理呢?

这些不改依然是隔靴搔痒。

……

【只是基于府兵制上的锦上添花,李世民是不满意的,李靖同样不满意。】

【在唐初的统一战争中,唐军步兵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强,遇上薛举、刘武周、刘黑闼这样有些本事的将领总是吃亏。】

【最后是靠李世民的指挥艺术,以及朝廷和秦王府强大的后勤能力和动员能力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】

【而李靖,从根本上革新了整个军事体制。】

……

天幕上。

五个火柴人站在一起,旁边标注『伍』字

……

【从商周一直到隋朝,军队的组织方式都是实行的什伍制。】

【五人为伍,二伍为什,进而叠加到百人队、千人队,这是最基本的军队管理方式。】

【随着战争升级,骑射兵、重骑兵乃至甲骑具装都在战场上轮番出现。】

【到了隋唐时期,简单的骑兵、步兵战术都已经被淘汰,步骑协同作战成了最具战斗力的军事组织方式。】

【如果按照原来的什伍制来组织,那就是若干个步兵千人队、若干个骑兵千人队之间的配合。】

【隋朝的骁果军就是将四个骑兵团、四个步兵团以及一个弩砲团、若干个后勤团组成军团。】

【但是李靖要的不止是这些,他追求的是将军队的灵活度、配合度达到极致。】

……

天幕上。

五个火柴人组成的队伍变成了三个人。

三个三人一组的小队又变成一个中队。

……

【他将最基层的五人一组改成三人一组的小队。】

【然后三个小队组成的中队。】

【五个中队,加上一名队长、一名队副、一名军法官和两名旗手,组成一个五十人的大队。】

【以大队为基本的作战单位,因内部兵种相同,所以可以以三人为单位开展具体战术。】

……

{三三制?}

{这个战术对单兵作战能力要求很高吧?}

{以我徒兵一千,可击胡骑数万——李世民。}

{这个战术牛在浅显易懂,既可以应用在单兵战术,也可以应用在大规模战略上。}

{更关键的是从一开始,就给普通士兵确定了主攻、助攻、后备的作战基本思路。}

{确保了这支部队的组织性、默契性和主观能动性。}

{战术浅显易懂,但是想发挥好其实很看士兵的素质。}

{古代讲究严密军阵就是因为素质不行。}

{冷兵器时代,绝大部分部队如果不组成严密的军阵,别人只要一冲,前边的人开始跑,后边的人会跟着跑。}

{而军阵的作用就是前面的人跑,中间的人被最后的督军盯着跑不掉,只能顶着前面的人继续打。所以三三制对士兵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。}

{巧了,大唐的府兵们完全符合这方面特性。}

{毕竟跟募兵不一样,而且那个唐朝尤其是初唐时期,当兵是荣耀!“宁为百夫长,不为一书生”,就是那时社会的精神风貌。}

{然后从大怂开始,就把当兵当成很不耻的事情了,然后一直延续到了辣个男人出现。}

{尚武精神一丢就是近千年,大怂!伱是真该死啊!}

……

大宋。

赵匡胤皱着眉头,赵匡义也同样皱着眉头。

怂?

这是个什么破国名?

怂,惊惧也。

哪个不正常的人起这种国名?

满朝文武也能同意?

啧啧,真是丢人现眼!

……

大明。

朱元璋拧着眉头想了一会儿,随后对马皇后咧嘴笑道:

“嗨呀!咱还真以为有个大怂朝呢!”

“脑子转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,这不就是改了一下口音的大宋吗!”

马皇后笑着摇头。

“后世这帮子孙啊,嘴是真毒!”

“骂人都不吐脏字。”

“不过但也没说错。”

“不管北宋南宋,哪个面对北方胡人都是惊惧不已。”

朱元璋扶着玉带暗自想着。

不知咱大明在后世子孙嘴里是个什么模样?

随即又想到了那个嘉靖,脸一垮。

不管什么样,那个狗东西肯定没好话!

……

【而大队之上则直接就是军。】

【在李靖的重新规划下,一个军团包括了中军,左、右虞侯军,左、右前后厢军共七个军。】

【每个军之内设有数量不等的长枪兵队、陌刀队、长弓队、具装甲骑队、重骑兵队、轻骑兵队和后勤队。】

【一个军团共计两万人,大将要发号施令,只需要经过两道手就能将命令下达给大队长。】

【而军团里的每个军,都可以靠着本军的两三千人来进行多兵种混合作战。】

……

{擦!这种作战方式……已经有点类似合成旅了!}

{要不说唐初的亚欧大陆,大唐对周边国家进行都是降维打击呢。}

……

【因继承了北周隋朝以来的财政制度,又吸收了隋朝两世而亡的教训。】

【李世民等君臣们在徭役和租税方面十分谨慎和克制,不兴造那些劳民伤财的大项目、大工程。】

【所以凭借着初生政权的蓬勃和制度红利,经济储备很快便从隋末的废墟上恢复过来。】

【有了财政支撑的李世民,配合着李靖的军制改革。】

【将大唐的府兵们武装到了嘴唇。】

……

天幕上。

一名全副武装的府兵在天幕上展现。

一身从头到尾都包裹住的铠甲。

一根长枪,一把角弓,一柄横刀。

弓弦三根、羽箭三十枚、佩刀一口、匕首一把。

一旁还有鹤嘴镐、斧头、绊马索等杂项用具无数。

而身旁的战马同样一身武装。

保护马头的『面帘』

保护马颈的『鸡颈』

保护马胸的『当胸』

保护躯干的『身甲』

保护马臀的『搭后』

保护马尾的『寄生』

还有搭在马鞍上,悬挂于两侧的『马镫』

……

【一个府兵除了要自己准备“随身七事”,也就是被服、毡帽、鞍辔等七样出门远行的随身物件后。】

【其余行军时所需要的铁锥、筐子、斧子等工具,由各地折冲府提供。】

【剩下的装备,包括战鼓、军旗、弩炮、弓箭、刀枪、铠甲等一应军械物资,则全部由兵部统一调配提供。】

【唐军士兵,从上到下铠甲兵器一应俱全。】

【为了对付突厥骑兵,李世民重用精通养马的刘武周降将张万岁,担任太仆少卿,主管马政,在陇右、关内设立大量马场,饲养军马。】

【几年时间,唐廷直属的马坊、牧监饲养出了数十万匹良种,可以让骑兵一人配一匹战马和三匹备用马作战使用。】

……

大秦。

嬴政直勾勾的盯着天幕里那名府兵的“全副武装”

虽然没上过战场,但大秦的各种军事制备他都聊熟于心。

就天幕上的这身装备,说能打五个大秦锐士也不夸张。

尤其是……

那马镫!

可以借助与马鞍相连的力量,解放双手。

达到稳定核心后的各种马上战术!

好东西,这是真正的好东西!

唾手可得好东西!

“都记住了吗。”

嬴政扫了一眼记录的众人。

官员们紧张的点点头。

扫了他们一眼,又转过头。

天下金铁尽在寡人手中,掀不起风浪。

……

大汉·武帝时期

一双冒着绿光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天幕。

马镫刘彻见过,只不过那是单脚的、皮质的。

肯定没有天上的那种稳定。

他更眼馋的是这种人马铠甲俱全的重装!

这一眼就能确定!

其拥有的冲击力和战斗力远远高于没有任何防护的普通骑兵!

至于说会对灵活性造成影响……

一名重装骑兵可能会在乎这个。

一群可就不在乎了!

数量足够多,阵势足够大。

无非就是一个冲击下的事!

刘彻幻想着同等情况下与匈奴碰撞会是什么情况。

你们不是能射?

射不透有屁用!

猛然间,刘彻突然明白了。

“原来这就叫降维打击啊!”

至于说需要大量的铁……

朕又不是穷鬼!

朕现在穷的就剩钱了!

……

季汉。

刘备看着天幕,咽了口口水。

“穷啊……”

……

【大唐蒸蒸日上,军事改革一新。】

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李世民遥望着北方盼望着。】

【公元629年八月,代州都督张公瑾传来了消息。】

【薛延陀等各部皆叛,DTZ内部权力内斗汹涌,塞北发生饥荒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