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大路弯弯(九)(1) - 不灭的村庄 - 北国长风

第六章 大路弯弯(九)(1) - 不灭的村庄 - 北国长风

一九八四年又是个杏果丰收年。

与去年相比,今年的杏林面积达到了最大规模。不仅全村旧有的杏林全部实现了集中管理,还通过市茶果技术推广中心的秦技术员,从外地引进了优良品种,并部分杏树进行了成功嫁接和栽培。由此,杏花村一跃成为全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,更成为北山镇几个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之一。

拿沈书记的话讲,杏花村原本是个“兔子走路要拄拐,拉屎撒尿跑山外”的穷地方,现今儿却成了给全镇撑腰杆掌门面的金字招牌。这凭的是啥吔,凭的是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。他这番话,是在北山镇机构改革总结大会上讲的。这年的五月,遵照上级指示,全县进行了县、乡机构改革。经省政府批准该县行政区划,包括北山公社在内的二十处人民公社改为二十五处乡镇。沈书记依然是北山镇的党委书记。用杜县长的话讲,你老沈还是北山里雄踞一方的诸侯大员。

为了提神打气儿,新当选北山镇镇长的杨贤德,在没有其他更好典型可树立的情况下,也是对杏花村推崇有加。他在就职讲话里,号召全镇大小村庄要向杏花村看齐,找准自己的资源优势和突破口。力争在二到三年内,每个村庄都要创出一个**响当当的牌子来。创不出牌子的,就主动把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摘下来,扣到别人的脑壳儿上。在他的讲话里,“牌子”一词的使用率极高,多达二十几次。这种新官上任的自负和不切实际地狂妄,令那些油滑得都快成车轴了的村官们大不以为然。他们暗地里称杨贤德为“牌子”镇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