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:后记 - 染指流年 - 故人老友
二十年前,京城,除夕。
耳边的爆竹声在不停的响。满地的瑞雪白银,象征着这一年的丰收,对大多数人来说,除夕是旧年的终结,新年的开始,人们应该比任何时候都要欢喜。
可对于十一岁的卫庄来说,却跟以往没什么不同,依旧只有贫穷,孤独,饥饿和随时随地都可能到来的死亡。
在这个世界上,他没有一个亲人。
没有人在乎他。
他什么都没有。
别人最快乐,最欢yu的时候,却是他最痛苦的时候。
遍体鳞伤的趴在一户人家门前,他依稀记得,好像是因为偷了一个烧饼,而被人抓起来打了很久,怎么来到这里的,他记不清了,只觉得很累,很冷,不想动。
他觉得他可能要死了,却没觉得有多难过,觉得死了也是件好事,反正没有人会在乎。
爆竹声还在响,他的意识越来越模糊,眼前有人说话,他却连眼睛都无法睁开,仅存的一点意识的他听到了一个浑厚的中年人的声音,“管家,拿点东西给他,大过年的,这孩子也挺可怜的”。
随后他又听见了另外一个声音,充满着喜气,“老爷,老爷,夫人生了,是个女孩,恭喜老爷”。
一阵爽朗的哈哈大笑,中年人对身旁的管家道,“管家,今天可是个好日子”又低头看见脚下奄奄一息的小男孩,忍不住叹息一声,“今天叶府有喜,他来到这里,也算缘分,给他包点东西,再给他点钱,让他也过个好年”。
有人往他怀里塞了东西,那人说,“小乞丐,算你走远,今天恰逢老爷得女,与人同乐,你拿了钱就赶紧走吧”。,
后来,他竟然熬过去了,醒来发现身边是包好的食物,怀里是一个金元宝,他长这么大,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钱。
抱着食物,他站在叶府门前看了很久才离开。
后来,他辗转去了山东。
二十二岁除夕那年,仍旧是一个人,那时的他已是济南首屈一指的富商,一个人在坐在窗前喝酒,突然想起十一岁时,那个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命运的小女孩。
他变卖了所有产业,回到京城。
他这一生,没试过对什么人好过,只是为了报恩,在那个中年人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他一把,只是单纯的想要报恩,以后,各不相欠。
他不喜欢欠别人。
可却换来个那个中年人对他的青眼有加,百般提携。
第一次尝到了快乐,是什么。
他冷静,残酷,绝情,可却那个中年人面前变得温顺起来。
心甘情愿。
这一生中唯一的一点温情。
遇见那个小女孩时,她十五岁,他二十六岁。
她懵懂,天真,单纯,爱和恨,那么分明,还那么喜欢生气,斤斤计较。
他成熟,冷静,世俗圆滑。
他有那么多女人,美艳的,漂亮的,温柔的,善解人意的,他想要,从来没有的得不到的。
却没想到会栽在一个15岁的小姑娘手里。
那么彻底的沦陷。
他这辈子唯一后悔的就是从山东回来。
回来,遇见她。
她虽然漂亮,却并不比别人出众多少,甚至还点了贵族小姐的坏脾气,他见过比她更漂亮,更温柔,甚至比她善解人意的女人,可那些女人的面目却在他眼睛里越来越模糊,惟独她的轮廓依然清晰如初。
他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京城,却又一次又一次的回来。
他一次又一次的纵容自己沦陷。
可她却丝毫不在意,若即若离,心不在焉。
他这辈子最无法容忍的背叛,也因她,而变得不值一提。
她是他这辈子的魔障,一声注定无法解脱。
她让他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,那种得不到,又放不下的废物。
如果,可以,他宁愿没有遇见她,仍旧做一个无拘无束的浪子,没心没肺,也挺好的。
可是为什么,最后躺在她怀里的时候,他却感觉不到后悔,看见她流泪,为他流泪,他觉得好像一切都值了。
毕竟这辈子,他在乎的这个人,也会为了他伤心。
不像另外的那个女人,他找了她十年,她却不肯多看他一眼。
也罢,他从不喜欢强求。
这辈子就这样吧。
就这样吧。
就这样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十年后,叶千芷在宫人的陪同下登上京城郊外的玄都观,想要见见自己的在清修的姐姐,叶千染只回了她一句话,“施主如今一切安好,了然已心满意足,至于其他,了然已经全部放下,还请施主请回吧”。
叶千染站在山顶看着华丽的仪仗队下山,她9岁送去教坊司的妹妹,17岁遇上自己命定的男人刘腾,他曾经是靖江王的世子,现在大原的皇帝,更曾经是叶府里的阿生。
如今的叶家,恢复了往日的尊贵,父亲和哥哥被接回京城,哥哥更是平步青云,一路坐上了吏部尚书的位置,位居百官之首。
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。
而她的故事早在那个男人倒在自己怀里时,已经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