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登基大典 - 入蛊相思 - 孟情歌

第六章 登基大典 - 入蛊相思 - 孟情歌

  第六章 登基大典

  正文:

  天灰逐渐开始放亮。天边启明星才刚刚落下。连太阳都尚未完全升起。临安却早已在宫人的服侍下。穿上了那一身耀眼的金色龙袍。他的双手放在膝上静静的等待着。整个房间内都静悄悄的。仅为偶尔衮冕上的珠串。会随着他的呼吸摆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。

  今日的各个宫殿已经被宫人们整理打扫得焕然一新。但是室内的众多摆设都沒有变动太多。这是临安的旨意。他的视线一寸寸的打量着这座熟悉却又陌生的宫殿。儿时与父皇。与子书相处的一点一滴不时在他心中划过。

  从今天开始这座全天下最尊贵的宫殿与整个江山就要更换主人。完全的属于他了。洪亮的钟鼓鸣声打破了京都的安宁。也唤醒了临安的沉思。他听到殿外传來细碎的脚步声。之后便是苏公公轻声的通报声。“皇上。时辰到了。”

  “知道了。”他应了一声。吸了口气起身。清亮乌黑的眸子中已经满是坚定与憧憬。临安拉开大门走出龙涎殿的时候。钟鼓声已经鸣了三响。那意味着礼部的官员们已经结束了在太庙的祭祀。盛大而隆重的登基仪式即将要拉开序幕。

  永安殿外。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早已等待多时。太阳渐渐初升。在他们的翘首以盼中。临安的天子仪仗终于在殿前停下。随着临安从远处而來的步行。缓缓登上永安殿的最高处。

  官员们的视线全部都落在这位开辟了元朝江山。将前辛朝和前南朝一统天下的新皇身上。无数的宫女。太监。站在最外面。黎明的殿前。则是满朝的文武百官。个后宫的妃嫔。站在次位。也是除了登基大典。后宫的妃嫔。便再也沒有机会接触这前朝的仪式。大家都绷紧了神经。不敢在这万人瞩目的时候。有任何的差错。

  伴随着严肃庄重的号角奏乐生。龙椅就在永安殿前。临安目不斜视。只迈着稳健的步伐。向着他多年來打拼下的王位。一步一步的靠近。终于。龙椅就在眼前。临安此刻似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之声。

  虽然已经做过皇帝很多年。但是今日。是他此生完成夙愿的第一步。整个身子在微微轻颤。他不是前辛朝皇帝的儿子。但父王从小便待他如亲子一般。记得缠绵病榻的父王。亲口告诉自己。若有朝一日做了王者。一定要造福天下。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..com。

  时隔多年。父王的话依旧萦绕在耳边。虽然沒有遗诏。但此刻。就像是临安正式的亲手从父王手中接过遗诏一般的激动。临安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。转过身來。面对着连喘气都要慎重的百官。挥袖坐在了龙椅之上。

  苏喜走在临安的身后。礼部尚书端着那沉重的传国玉玺。与苏喜分别站在临安的两侧。苏喜深吸一口气。手掌也在微颤。从香案上拿起那道金色的圣旨。开始宣读诏书:

  “奉天承运。皇帝诏曰。承天恩赐。众神福佑。乃有我元朝千古基业。列祖列宗励精图治。第一时间更新 www..com开创伟业。奠盛世之基。开万古之兆。以至纪元。国运昌盛。四海归服。创天下大国。文成帝挥先世之余烈。振长鞭而御宇内。及大行皇帝人孝备至。守成先祖之业。朕受先帝遗托。以承千古之业。今乃多事之秋。朕当躬行勤政。焚膏继晷。望侍卫之臣不懈于内。忠勇之士忘身于外。以期中兴。即改国号为“元”。年号是为文成元年。举国同庆三日。大赦天下。钦此。”

  随着苏喜的诏书颁布。临安的双手扶着龙椅两边把上的黄金龙头。心中却感慨万千。自己不过是一个皇帝遗子。且非嫡出亲子。现在却成为了高高上的皇帝。不由得只能感叹人生无常。即使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继位。他却沒想到会这么早。当一切幻象都成了真实。临安不免有些感叹。

  诏书宣读完毕。临安深吸一口气。接过承载着全天下的玉玺。割破中指。将血滴在御龙的眼睛之上。玉玺上顿时有了滚烫鲜血的丝丝纹理。将临安不容动摇的王位。深深的烙印于此。这场多年的王位争夺。也在此画上圆满的句号。

  临安手执玉玺。执掌半块兵符站在初升的太阳之下。不知是谁带的头。文武百官从临安的气场震摄之中回过神來。Www。。com望着那耀眼的龙袍。齐齐的跪在地上。高呼道:“吾皇万岁万万岁。”

  众大臣、士兵将士都不约而同的一排排跪倒下來。口中高呼万岁。永安殿前的广场本就有回音的效果。上万人的呼喊声被增幅如同地动山摇般震撼。临安的心神终于收了回來。他敏锐的六识让他能够清楚感受到。原本那些心思各异的大臣们如今心中却都充满了虔诚。至少在这一刻他们是真心的将自己当作是天地之间最尊贵的皇帝。

  “众爱卿平身。”呼喝声持续了许久。临安有些头晕。

  “谢皇上。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..com。”停下之时。沒了刚刚的严肃。临安则是坐回龙椅之上。在茫茫人海之中。寻找着什么。终于。那个期盼已久的目光。让临安在这万人之中。一眼就看到了边缘。听寒也在。

  什么也不想说。临安只是远远的给了听寒一个笑脸。

  到了册封后宫这个紧随其后的重要仪式。朝中各臣也都在竖着耳朵听。看自家的女儿。做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。而那些沒有女儿入选为妃的。则是听着这些名册之中。有沒有自己能攀得上的妃嫔。当然。最受瞩目的。还要属这后位的人选。大家不知道。文成皇帝眼中的皇后。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..com。究竟是一个怎样倾国倾城的女子。

  临安点头示意。登基大典告一段落。苏喜开始宣读册封六宫的名单。

  从美人。到贵嫔。从贵嫔。再到妃子。几乎每一个从前南朝來的妃嫔。都有了自己的宫苑和位置。

  漫长而又令人瞩目的册封大典。从最小的位置一点点的向上宣读。排站在次位上的各宫妃嫔。一个个皆是难掩喜色。这也想文武百官证明了新帝前朝昌盛。后宫同样繁荣。此前颇受争议的后宫宠妃。此时也都有了自己的位置所在。

  而临安唯一的女儿。芳沁。更多更快章节请到www..com。也册封了名号。其母唐子媛也从妃位。晋升到了贵妃。这是迄今为止。册封单中最高的位置了。

  紧随其后的。是掌有六宫之权的墨画。

  “谊妃墨画。上前听封。”苏喜严肃的嗓子。让墨画一个愣神。心中虽然已经准备好了。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上前。受人瞩目。墨画还是有些紧张。深吸一口气。迈步上前。

  听寒站在妃嫔后面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。看着墨画。眼中神色莫名。还记的那天晚上。墨画告诉自己。根本不喜欢皇上。而皇上也不喜欢她。本來想问一句。这是何苦呢。但听寒苦笑。那年的秀女选举。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。即使现在千万个不愿意与同情。终究是自己的过错。怎能开的了口去问墨画......

  “奉天承运。皇帝诏曰: 谕礼部、谊妃妃君氏、孝敬性成、淑仪素著。备极恩勤。今予心深为轸惜。应即立为贵妃、以示宠褒。钦此。”

  “谊妃谢皇上。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 墨画不卑不亢。接过那沉重的圣旨。墨画对着临安行礼。

  “奉天承运。皇帝诏曰。册前郡主淳于氏为皇妃。深的朕宠。特赐封号“ 淳”钦此。”此道圣旨一颁布。无数的官员一片哗然。半数以上的大臣都知道。前淳于郡主。便是先帝的皇后。淳于皇后。新帝这一举动。让无数的官员不能理解。算起來。淳于氏。也算得上是新帝的皇嫂。怎么能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