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凤求凰 - 史上最强夫子 - 冯小沫
天还未亮,青州县一片寂静,人们都还在熟睡之中。
悬挂在屋檐下的灯笼散发着微弱的光芒,随风摇曳不定,好似一叶扁舟。安静的县衙中传出轻微的敲门声。漆黑一片的房屋,有微弱的亮光从屋中散发出来。县令一脸疲惫,披着衣服打开了房门,从房间中走了出来,站在门外说道:“钱师爷,你找我,是不是有要事发生?”
钱师爷见县令一脸疲倦,笑着回道:“大人,据下人禀报说,殿下像要出去一趟。”县令抬头看了看天色,天还未亮,这么早出去,有什么事情呢?疑惑道到难道二殿下,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?想了一下,又觉得不可能,这些天自己的人每天都在暗中观察殿下的一举一动,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事情,也没多想,命人暗中继续监视。
太阳还没有升起,空气里却已弥漫着破晓时的气息,早起捕食的鸟儿们,在那半明半暗的云空高啭着歌喉,遥远的天际,只有最后几颗零零散散的星辰,散发着微弱的光芒。有一艘小船,在平静碧蓝的水面上缓缓而过,小船拖着一条滚动的银带,在蔚蓝色的平湖上划出一道孤线。船内装饰朴素淡雅,有两人坐在船头之上,相谈盛欢,这二人不是别人,正是辰逸和黄二公子。两人目视东方,只见东边的河水和天相接的地方,出现了一片粉色的朝霞,朝霞向这边扩散,原本灰蒙蒙的天空渐渐亮了起来,天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层灿烂的金色,从最红最浓出亮起,金色越来越亮,太阳如同一个红色圆盘,从水面上缓缓升起,一般浮在地平面上,一半浮在水中。火红的太阳将将河水染成一片通红,好像将天边的云彩揉碎洒在了水中,五彩缤纷。辰逸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,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黄二看着眼前的美景,拿着手中的酒杯,站起身走到船头开口说道:“辰兄,看到这样的美景,何不谈上一曲。”辰逸起身,走到船头看着优美的景色,回道:“今天未带古琴,怕是要辜负此番美景了。”黄二笑着说道:“我早有准备。”辰逸回过头看见庞统领拿了一把古琴走过来,放到桌上。“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,请黄兄洗耳倾听。”
辰逸走到桌前,席地而坐。看着摆放在自己眼前的古琴,拨动琴弦,手轻抚琴弦,清风微微吹过脸颊,扬起的发丝缓缓落下,轻轻拨弄一下,一声清脆的声音萦绕在耳畔,漆黑的眸子中流露出一丝伤悲,此琴音之宏亮,犹如钟声激荡,号角长鸣,令人震耳欲聋。
辰逸激动的说道:“黄兄,此琴难道就是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“号钟”琴。听说后来“号钟”传到齐桓公的手中。当时,他收藏了许多名琴,但尤其珍爱这个“号钟”琴。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,唱歌助乐,角声声,歌声凄切。”
黄二看着辰逸激动的表情,自豪的说道:“关于此琴,还有一个故事,请辰兄仔细听来,传闻古代齐桓公一次巡行,路过一村庄,突然听到一阵琴音,五音不齐,齐桓公听得难受,又有喧哗鼓噪之声,便下车寻来。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个五六岁左右的男孩,男孩用身子紧护一琴,挡着如雨点般砸来的拳脚。桓公立即呵止,救下小孩。一问:原来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讨,不料演奏难听,被当作骗子,又因抢了乞丐的饭碗,遭乞丐群殴,可这孩子虽然被打,还舍命护琴,懂得珍贵物品。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,通晓音律,喜好操琴,顿生怜惜。将孩子带回宫中,再看孩子手中琴,不觉惊讶万分,他收藏了许多名琴,还没发现竟有如此好琴。再问,才知琴是父亲遗留的,还在母亲襁褓中,父亲就去世,长到五岁,母亲又亡,父母只留得此琴,他不得不学父亲操琴卖艺,无奈他没学过,又无钱求师,只好乱弹。桓公看那孩子目聪灵秀,甚是怜爱。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,就赐名“号钟”。叫来乐师全力教习孩子弹琴,“号钟”苦学勤练。过了数年,桓公正要征讨鲁国,第二天出征誓师,忽听号角声声,钟鼓鸣鸣,让人精神陡长,摩拳擦掌,他试着吹牛角一和,更佳。此乐,明天出征,岂不是用到点子上?寻声一看,是“号钟”在弹琴,好不高兴。第二天十万大军凛立,军旗猎猎,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,“号钟”奏琴与之呼应。牛角声声,琴声切切,军威顿振。“号钟”在牛角的伴奏下弹出的旋律雄浑悲壮激昂亢奋,千军万马人人个个只觉得热血沸腾,斗志昂扬,雄心万丈,士气倍增。果然一路势如破竹,所向披靡,大胜而归。从此“号钟”名声远播,人们为了纪念音乐演奏家号钟,也为纪念伯乐齐桓公,便把此琴命名为“号钟”,“号钟”这一名琴便流传了下来。号钟原本被我父亲所收藏,费劲千辛万苦我才从父亲那里得来的。”
辰逸纤细而白皙的手指拨弄着七根琴弦,玉指在琴弦上来回的舞动着,像精灵一般,弹出一阵清婉流畅凄然悲切的琴声,仿佛汨汨流水,又带着淡淡的悲切。清风拂过,桃花香气氤氲缭绕,刹那间,白袂飘扬。琴声激越,与远处的竹林一起连绵回响,久久不绝。起手落手间,那根商弦颤动了谁的心弦?他的动作慢慢放缓,琴音又变得静雅,婉转,淡淡的忧伤中带着无限的凄凉。黄二跟随着辰逸的琴声吟道:“有一美人兮,见之不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