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过地府,入人间;再修一世缘 - 义妖传 - 鳳燕

第二章过地府,入人间;再修一世缘 - 义妖传 - 鳳燕

这一回,她被一阵风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。心想:是人间吗?为什么没有人呀!接着听到有几个人在说话的声音。“用力用力啊!快要生出来了!”唉!现在她才明白自己已经转世为人了。这是要出生啊!“真没劲儿,从一个小孩什么事都不知道,何年才能长大成人,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另一半夜明珠,重返天界。不行,我不能当小孩儿,该如何是好?”她现在想打算不出生了。所以一个劲儿的往原处,{指女人的肚子里}躲藏。这可急坏了接生的老妈儿。她一边叫丫鬟们拿水、盆子和毛巾。一边在帮助夫人。夫人疼的乱喊乱叫:“出来吧!孩子不管你是男还是女,都不要再折腾娘了。”这夫人的喊叫声让公主心里一阵难过。自己上世是从何而来,爹娘什么样也不知道。只知晓一记事就被王母留养。有时候她也在想:难不成自己像孙大圣一样,从石头缝儿蹦出来的吗?身世不知,所以不晓一个母亲生娇儿是甚么样的。今儿算是亲身体会了。转念又一想:这夫人与我无怨无恨,我为何要与她过不去。别让她疼,了出去吧!“我出来了”。她喊了一声顺其落生。可却把接生婆与丫鬟们吓坏了。“妖怪、妖怪呀!”一个个喊得嗓子都差音儿了。没见过这样出生的孩子,落地会说话。吓得乱跑乱叫、乱成一团。顿时这后宅就开了锅。所谓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这话一点都不假。后宅一乱,事很快被人传到了前厅。书中交代:这一夫人可非等闲之辈,她乃是一位了不起得“公道大王”之妻。虽说是山大王,却杀富济贫。为当地百姓做了“父母官”。比那些贪官污吏要强千百倍,且文武全才。不敢说文可安邦、武可定国。但对排兵布阵非常了得。并且此人对八卦与奇门遁甲也了如指掌。他就是退归故里的“仁义”。姓仁名义,大家都称他为公道大王。这一位夫人更是女中的丈夫,巾帼不让须眉。人称双枪侠女-----薄飞娘。

此夫妻二人已过而立之年,就是现在得十三公主的转世之身。夫妻俩未得此子都快要疯了。富人更不用说了,总认为是自己对不起丈夫,几次三番的劝说让仁义续弦。已接仁家后是香火。可仁义真的有情有义,说什么也不肯纳妾。夫人没办法,但又不愿在山中呆着,便带了几个武艺高强的丫鬟下山,准备到山下有名得庙宇去上香求子。可也巧了,刚到山下,就见有一只红狐狸被猎人抓到。打猎的嘴里还说呢:“看你还跑不跑,小东西让我好找,多谢老天爷总算让我捉住了你。”猎人高兴的自言自语。薄飞娘一听笑了,他对那猎人说:“你把狐狸给我吧,我这有纹银十两,你拿去买点儿酒喝吧!”她原本以为这样可以让猎人放了那只狐狸。不成想,那猎人摇头晃脑“不行,绝对不行。这可是为皇妃娘娘做大衣用的。怎能卖给你呢!”他的话音刚落,薄飞娘的脸就一沉,“呦!原来是位娘娘所大衣,故而才捕捉红狐啊!真是个好奴才,今儿我算是要定了,要想活着,留下你的狗命,就痛快儿放生红狐,胆敢再说一个不字,奴才你来看”,说到这她把外面的红色英雄氅一甩,里面短衣襟,小打扮。这就是怕出一万,万一有什么想不到的事发生怎么办!因此为了防身才这样做的。今日真派上了用场。话一出口,手急眼快。一把软刀从腰而出,鏜亮亮的响声,把打猎的吓个不轻。这才注意到这位俊俏的女子是个练家子。所以也有点儿后悔,刚才所说的话有点儿过分,但转念又一想怕什么,一个女的有什么了不起,无非是花拳绣腿,吓唬人的。想到此他又不怕了:“你可真行啊,这年头儿怪不得天下不太平呢!连你个小女子都敢吹牛。我就是不给你,看你能奈我何。”一席话不多,可把薄飞娘的火儿拱到顶梁。心想:人还真不如异类呢,他们上切知道报恩,多少故事流传人间。可今儿这个不知轻重的东西,实在可恶。真应该教训一下。想罢,她把刀横着在那猎人的头顶上轻轻一扫,吓得这位打猎的双手一捂头:“啊!”还好头是没事,可头上的帽子和头发却被薄飞娘的宝刀给带下去了,头发是个小鬏,古人一般都是这样的,有的用扎布所扎’有的用帽子所藏。再瞧眼前这位猎人,小鬏被削,头发顿时乱了。“还敢吗?”一旁的丫鬟搭话道。“这····”猎人不知说什么好了。薄飞娘一见,这也是个穷苦的老百姓,便不再为难于他。命丫鬟把银子拿来,双手送到猎户面前,猎户一看:呵!真不少啊!足足得有几十两。白花花的银子,行了:见好就收吧!这位姑奶奶惹不起,更何况人家出手大方。又不为难自己,说点儿好听的得了:“姑奶奶,我谢谢您的不杀之恩,这狐狸归您了。”说完他就把这只狐狸连同网袋一同给了薄飞娘。薄飞娘把银子顺手塞到猎人手里。微微一笑,接着打开网袋,放出红狐。在旁的猎人惊讶的问:“姑奶奶您这是为什么?花银子得到的小东西,又因何要放了?”“为结缘。”薄飞娘的回答叫猎人百思不解。但又不敢多问。只得斜银子拎网袋回往家中。他回去咱不讲,再接着说夫人-----薄飞娘。望着猎人远去的背影,不住地摇头。旁边的丫鬟不知其意。

可薄飞娘心里高兴万分,望着小狐狸自由的逃生。自认为是做了一件好事。其实真的如其所愿,红狐狸为了报恩,几世相救薄飞娘的女儿,也就是现在的十三公主转世婴儿。这是后话先不提,书归正文:薄飞娘带着丫鬟继续向前走,没多久就到了‘送子庙’。这的香火不错,来往的行人不少。在庙门口站着一位出家的女道姑。看年岁在四五十的样子,只见她头戴道冠,身穿黑白相衬的道袍。手拿拂尘。再往脸上看:面如朗月,眉似柳叶,丹凤眼,鼻像悬胆,嘴似樱桃。看罢,薄飞娘心想,这位道姑怎不像出家人,反而倒有几分仙风傲骨。于是便上前行礼,道姑也以礼相还,口尊:“无量天尊,夫人贫道在此已恭候多时了。”听她的话好像在此特的等着薄飞娘,飞娘笑着问:“难道说道长是为我所来,特在此观望的吗?”女道姑一本正经的回答:“正是。只因我与夫人有缘,故特来千里相见,与您有几句肺腑之言相续。”飞娘闻听忙叫丫环头前引路,想把这位道姑请上山去。只因她久经江湖,什么样的人都见过,对今天这位道姑早已猜出**、绝非平庸之辈。最重一点是为表达诚意。道姑听了一摆手,说道:“慢,我现今不会与夫人回山上的,一年后贫道自会登门打扰,今日之用意是想告诉夫人,贫道的小徒会在一年内到您的家中去,到时还请您多疼爱关照。就感恩不尽了。”说完未等夫人表态,便飘然离去。飞娘想上前追问清楚,那道姑早已不见了影踪。薄飞娘真像做梦一般,太不敢相信这一切了。自己虽说是个凡人,但也武功了得。能在自己眼皮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人,这是头一位。就连她身边的丫鬟们也都嗫呆呆的发愣。个个心里全在打鼓“这道姑绝非凡人,定是神仙特来点化我们夫人,说不定会有什么事要发生呢!”她们心里乱嘀咕,夫人更无心再进庙上香。带的丫鬟们返回山上。

夫人进得寨中,把这件怪事告诉了丈夫。仁义闻听也是一皱眉,心中不住地犯寻思。可又要安慰夫人,假意笑着对夫人说:“唉!哪能有坏事呢!我想一定是好事。说不定老天爷要给我们一男半女呢!别乱猜了,天也不早了,回后宅去吧!一会儿我把手中的事安排好了,我也回去吃饭。”夫人明白丈夫在安慰自己,只得夫唱妇随了。此事就这样过去两个多月,有这一天:夫人薄飞娘这在后宅练功。也不知怎么的腹中难受,总想呕吐。“哇、哇·····”一连好一阵得翻心。吐完后还是不稳定,接茬儿干哕。正巧有一个老妈子打水往这来,一见夫人笑了起来:“夫人啊!您八成儿是有喜了。我这儿给您道喜啦!”薄飞娘听后没明白;“王妈妈,你这话是指····?”“哎呀!我说夫人您一向是冰雪聪明。今儿怎么糊涂了。您这是有做母亲了。”王妈妈笑儿肯定的说道。薄飞娘听得一清二楚。心七上八下砰砰乱跳。“夫人如果不相信我的话,可以请咱山上的神医------孙处忠,孙大夫为您把把脉。”老妈的话让薄飞娘脸上加了喜悦和期待。“来人,快去请孙大夫到此处来。”她的话在这山上比皇王圣旨还灵。立即有人去找孙大夫。书中交代;这位孙处忠乃是仁义的‘师爷’专管山上的文笔记录。更是远近闻名的郎中。看个大小病,他都手到擒来。简短截说,孙大夫被丫鬟带进后宅,客气的话讲了几句,便给夫人把脉。经脉象看:确信无疑,是身怀六甲。”大夫的话夫人听了,真像吃了槟榔顺气丸。从嗓子眼儿一直凉到心里。真好受啊!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过。乐的她快要手舞足蹈了。也难怪她这样,一晃于仁义结为夫妻十三年了。生个一儿半女是他们梦寐以求的,好不容易美梦成真,当然开心了。欢天喜地的送走了孙处忠‘孙大夫’。打赏的银子就更不用说了,自然是少不了的。丫鬟婆子们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。大寨主----仁义最兴奋,在山上大排筵宴。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,当然山上还是该干什么,干什么。不能像石达开那样得意忘形。多少历史的教训让她们历历在目。
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。时间一下子到了十个月,接生婆早在十多天就被仁义请上山来了。好容易到生了,谁料想是个“怪婴”。一落生就会说话。受惊吓的人们都慌了手脚,把刚出生的孩子丢给了夫人。夫人有气无力的看着自己的骨肉,咋看咋顺眼。忍不住笑了,这孩子一见夫人笑,她也不乱喊乱叫了。瞧着夫人四目相对,孩子在想:这位温柔、美丽;又和蔼可亲的夫人就是自己的母亲,今后应如何相处呢?这里又是何处呀?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,没有一位相识的故人。好凄凉,想着想着又哭了。正这时,从外面传来了一位男子的喊声:“夫人,夫人你怎么样了?”来者非别,正是大寨主-----仁义。如此慌乱的局面,哪能不惊动大当家的。他得知后,把丫鬟婆子都落在后面,自己三步变两步,急冲冲奔到后宅。进院儿就喊。洪亮的嗓音把院子震得都带回声。还未等飞娘答话,“十三公主”做了回答:“没事,没事。”真把仁义给吓个不轻。真有这样的孩子,一落生会说话。除了传说中的那吒以外,还从未有第二个。今儿可庆让自己家遇上了。不过除了好奇、更大的是惊喜。进屋见夫人平安,孩子也非常惹人喜爱。他的心一下子放宽了。再加上夫人在一旁不住的说好话,竟是夸奖的话就说个不停。仁义边听边点头。这会儿丫环婆子们也战战惊惊地回来了。仁义也不想怪罪她们,只是一个劲儿的说这样的孩子世上少有,不得乱猜疑。接下来各忙各的,不要无事生非。话并不多,但有分量。正所谓家有千口,主事一人。大家伙儿点头还未等离开,就这会儿功夫,又有个小喽啰兵,一个劲儿的向这院儿跑过来。在他后面还跟着一位出家的道姑。喽啰兵边跑边喊:“报····报大寨主,这位道姑要找您和夫人。我们兄弟说叫她稍等,她不听。与她讲也不管用,结果交起手来····她····用点穴法点住了我们好几位兄弟。万般无奈才来后山请您····定····定夺。”小喽啰兵说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。唉呵、唉呵喘粗气。仁义看罢直皱眉,心想:真巧啊!一宗不了又一宗;恁倒葫芦瓢又起。这孩子的事刚压下,又来了个道姑。仁义气得:“嗯····”本想发火儿,可又把火往下压了压。道姑见了笑儿答话:“您就是总辖大寨主吧!久仰,久仰,贫道先自我介绍下,我与您的夫人见过一次面,那是在一年多前····”闻听此言,仁义恍然大悟。心里明白了,这位可不是一般的出家人,乃是自己夫人所提的来无影去无踪,的仙姑。想罢,他赶忙以礼相待。把此道姑让进屋里。:“里面请,里面请。此地不是讲话所在。仙姑请到舍内小坐。”道姑连连点头,随仁义一同进了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