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7章 臭鼬工厂 - 美利坚往事1988 - 安静的想

第337章 臭鼬工厂 - 美利坚往事1988 - 安静的想

“比特公司将要推出免费的即时聊天软件,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?”

盖茨虽然是在问微软的高管们,但其实他自己内心也十分奇怪。

免费的软件?它能为公司带来什么利益?盖茨心中很是不不解。

“也许是有什么增值服务。”执行董事鲍尔默猜测道。

“但软件本身是免费的,也就是说即时聊天这一服务是免费的。

除此之外,还能有什么增值服务?多人聊天?语音呼叫?”

市场部的史蒂夫,正进行头脑风暴,他同样对比特的决定感到意外。

“不太可能”盖茨摇了摇头,“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将和他们的teams产生冲突。”

从比特公布的宣传通告看,它的核心功能似乎只有即时聊天。

避开和teams雷同的文件传输、语音通话等功能是对的,否则这两项业务将会自相矛盾。

但还是那句话,这可以为比特公司带来哪些利益?

这只是一种宣传手段?还是有他们没想明白的增值服务?

微软的高层又讨论了一会儿,但依旧毫无头绪。

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,从每一个普通人身上挣钱的模式中。

windows系统、office软件…它们的销售模式无一不是如此。

所以面对互联网流量时代的到来,微软无法轻易改变自己的经营哲学。

“我们需要跟进吗?”市场部的史蒂夫试探性的问道。

盖茨摇了摇头,“先留意比特的动作吧,微软的战略中心是windows95、nt服务器,还有msn。”

微软无法从这款免费的即时聊天软件中,看出比特的意图。

所以盖茨决定先静观其变,在没有显露出足够的价值时,微软并不会轻易下场。

“对了,windows95能确保在明年夏天上市吗?”这个问题,盖茨每次开会都会问一遍。

没办法,它是微软的核心业务,并且事关桌面操作系统的垄断计划。

不仅仅是盖茨,所有高层都对这款新操作系统抱有极大的野心。

“我们正在做最后的适配,预计在年初一二月份,向各大软件公司提供软件开发包。”

鲍尔默也在亲自主导这件事,他很清楚windows95的重要性。

得到他的保证,盖茨满意的点点头。

开发了3年之久的新系统,这一次终于要面世了。

“对了比尔,提交给比特公司的windows95软件开发包,我们需要…”市场部的史蒂夫比划了延迟的手势。

盖茨想了想,然后摇摇头,“windows95需要软件公司的推广,而比特是世界第三大软件公司,这对我们很重要。”

史蒂夫耸耸肩示意自己只是随便一说,其他人也默契的不多做评价。

这种做法很不光彩,如果被外界知道,那将又是一场风波。

微软每一代新系统推出前,都会在更早的时间,把系统开发包提供给第三方软件公司。

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后者,尽早的开发新系统的生态软件。

否则等到新操作系统上市,用户将面临无软件可用的局面,这对微软来说绝对是灾难性的后果。

所以那些知名的软件公司,都会早于外界就能见到新一代操作系统的面貌。

而且这个时间至少是三個月到半年,因为针对新系统的软件开发需要时间。

刚刚史蒂夫的意思,就是故意延缓提供给比特公司的软件开发包的时间。

说白了,就是使绊子,拖慢他们开发软件的进度。

但是权衡再三,盖茨还是拒绝了。

这不是他大发善心,而是这样做弊大于利。

windows95虽然微软内部很有信心,但这不代表它已经成功了。

作为世界第三大软件公司,比特的办公软件被大量公司采用,这个范围遍布全球。

如果微软敢在开发包上动手脚,那影响将非常恶劣。

潜在的诉讼官司不说,其他软件公司也会对微软充满不信任感。

甚至那些依赖比特办公软件的企业,会拒绝升级windows95也说不定。

这样做的后果得不偿失,而且说到底微软和比特的业务重合度其实不大。

瞧瞧现在比特公司在办公软件领域的发展就知道了,其产品分布甚至深入到了具体的业务类别。

比如专门针对人力资源公司的hcm软件,还有专为供应链打造的scm软件。

其专业化几乎做到了世界只此一家,但微软却没有进入这一细分市场。

微软唯一能称得上是办公软件的产品,或许只有office套件。

很显然这和比特公司的业务没什么潜在竞争,所以盖茨拒绝了史蒂夫的提议。

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和迪恩有些过节,就故意在这方面为难他,那也太瞧不起他盖茨了。

这一提议被否决后,众人也知趣的自动略过了话题。

见气氛有些沉闷,瞅准时机的布拉德.西尔弗格突然开口。

“我们是否应该对另一项业务多些关注?“

“什么?”盖茨抬起目光。

“互联网”西尔弗格耸耸肩,“我有预感,它可能会未来的热门,比如最近非常流行的浏览器。”

“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,布拉德。”盖茨的表情有些无奈。

“浏览器只是一种应用软件,它和word这些没什么区别。

说到底,它的存在就是扩大了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。

从市面上现在的浏览器市场看,它们不会成为一项独立的营利性业务。”

微软内部关于对浏览器的讨论,其实已经进行过不止一次。

不过盖茨对它并不看好,因为这种软件太容易被模仿,且门槛低、竞争激烈。

马赛克和探索者前期的市场争夺,西雅图这里都看了清清楚楚。

对盖茨来说为了这种“普通货色”而浪费资源是不值得的,尤其是浏览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免费的。

虽然据说它们已经开始被商业化,但激烈的竞争势必会导致相关软件价格下跌。

也就是说从商务角度出发,它无法从市场中获得可观的利润。

最近关于这门生意的销售数据,进一步证实了盖茨的推断。

两月才几百万美元的销售额,根本无法打动体量巨大的微软。

盖茨不仅拒绝投资研发基于web网络的应用程序,甚至也拒绝了一切此类应用程序的开发。

他对自己的眼光非常自信,微软过往的辉煌战绩证明这一点。

然而布拉德却不同意他的观点,“比尔,浏览器不是一种普通的应用软件。

现在的互联网用户几乎人人离不开它,这可能会孕育出一个全新的市场。”

“不,布拉德,互联网只是一种实用性的东西。”盖茨固执的摇了摇头。

“上网是服务器软件的延伸功能,我们的服务器才是重中之重。

如果只是为了和太阳公司的unix服务器竞争,而单独开发这种软件,那没有必要。”

浏览器已经发展了一年多的时间,但盖茨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。

他对浏览器的印象,还停留在初始版的马赛克和探索者。

是的,新版探索者2.0盖茨还没体验过,他也对此不感兴趣。

他拥有无上的个人权威,而且他的观点总能在辩论中胜出。

总之,所有员工和其他管理人员,都想当然的认为盖茨的想法和方法是一贯正确的。

不过布拉德是个例外,他是微软内部为数不多,敢和盖茨持相反意见的人。

“比尔,我的团队会对互联网业务进行尝试性的开发,我坚持自己的看法。”

“ok”盖茨无所谓的耸耸肩,“你有权利这样做。”

他们两人已经就这个分歧讨论了多次,但谁也谁也没说服谁。

但眼瞧着网景在互联网领域一马当先,布拉德.西尔弗格决定不再等待。

作为微软内部的“臭鼬工厂”,他负责的战略小队有相当的自主权。

“臭鼬工厂”一词最早起源于航空界,它起初代指洛克希德的秘密实验室。

这里研发的项目往往事关组织的长远利益,而与当前的业务没有直接联系。

甚至最后一无所获也说不定,但它通常依然会得到管理层的支持。

因为“臭鼬工厂”里的人,都是一家公司的“刺头”。

他们的想法和思维异于常人,且不会因为管理层的权威而轻易屈服。

很多时候,某些绝佳的创意就诞生于这里。

因此为了避免扼杀这类员工的创新天赋,大公司一般会把他们集中起来,然后在内部单独设立一个部门。

这就是臭鼬工厂,亦或者是野鸭子团队。

他们掌握着熟练的技术,有着标新立异的思想,却不被驯服。

布拉德.西尔弗格带领的团队就是微软内部的臭鼬工厂,他们可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,秘密开展业务。

只不过因为盖茨的反对,他可能得不到微软这里全力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