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5章 淘金潮 - 美利坚往事1988 - 安静的想

第345章 淘金潮 - 美利坚往事1988 - 安静的想

“网景的网页邮箱业务虽然用户高达上千万,但这远不是终点。”

“可是现在整个美利坚的互联网用户也就两千万左右,网景几乎占去了一半市场。

按照it产业6:2:1:1的规律,网景的份额还会继续增长,而剩下的市场规模利润有限。”

托马斯对于迪恩执意要进入网页邮箱领域感到不解,因为它的市场规模已经被限死。

所谓的6:2:1:1定律,这是适用于it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布规律。

通常某一细分领域的老大,会独自吃下市场60%的份额。

紧随其后的老二只能拿走20%,这与老大相比几乎是断崖式的下跌。

倒是老三的10%和老二差距并不是太大,至于最后剩下的10%,则被其他小公司瓜分。

以比特公司为例,它在办公软件领域,就占据了大半市场份额。

而与其业务范围相对重合的莲花,最后只能拿走20%左右。

除了这两家行业巨头,其他小公司只能分一些汤汤水水。

半导体领域的英特尔、amd等,大致也符合这样的规律。

所以根据以往的判断,托马斯认为网页邮箱市场有了网景之后,剩下的增量市场非常有限。

几百万的用户似乎不值得比特投入太多的资源,毕竟网景拥有1000万用户,却也没有获得可观的营收增长。

归根结底,这一业务是免费的,它在短期内并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。

更何况听迪恩的意思,雅虎也有布局网页邮箱业务的打算,那这门生意就更不值得做了。

激烈的竞争,微薄的利润,这不足以吸引比特下场。

托马斯这样想其实也没错,但他忽略了一点。

“托马斯,你忘了一件事。”迪恩指了指桌上的电脑,“互联网正在逐渐普及。”

“boss,你的意思是…”托马斯眼中露出思索之色,“增量市场正在变大?”

“当然”迪恩摊开手奇怪道,“你以为两千万就是极限了吗?

不,美利坚拥有1.6亿人口,互联网的普及率甚至还不到四分之一。

而整个世界的人口数更是高达57亿,虽然每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样。

但是十年之后,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一定是以亿为计算单位。

还记得网页邮箱最大的优点吗?自由、方便、随时随地。

想一想当这個市场规模达到数亿、甚至数十亿时,它还会变得那么无足轻重吗?”

迪恩描绘的互联网前景,深深震撼了托马斯。

他从未想过互联网用户的规模,会达到这种程度。

数亿用户?哪怕只是市场的10%,那也意味着数千万的规模。

这足以养活无数家同类型的公司,因为盘子足够大。

“虽然这可能还需要经过几年的发展,才会让互联网普及到大多数家庭。

但市场就在那里,我们不去占领,别人就会占领。

与其到时候和别人抢市场,还不如现在就开始布局。

或许暂时我们不会从邮箱业务上获得利润,但运营它的成本已经稀释在toktok的服务器支出中。

此外,有了邮箱之后,还能增加toktok用户的忠诚度。

至于增值服务,我们可以慢慢探索,但市场优先!”

比特邮箱确实不赚钱,就和toktok一样。

然而迪恩依旧要去做,原因就像上面说的。

第一,放眼未来。第二,抢先占领市场。第三,绑定toktok,增加用户忠诚度。

其实也有第四,那就是运营邮箱的成本已经被toktok摊薄。

二者完全可以共用服务器,毕竟邮箱用户不需要一直在线,toktok边边角角的资源足够它使用了。

托马斯现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,互联网经济或许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料。

现在的硅谷虽然也普遍看好互联网的未来,但绝对不是数十亿这种规模。

“我会盯住开发组尽快将比特邮箱移植到web平台,我们之前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。”

比特邮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当初在发布bit work这种项目管理软件时,就已经添加了邮箱功能。

只不过和aol、莲花等类似,那时的比特邮箱也只能在软件客户端上运行。

现在托马斯的任务,就是用超文本语言对它重新编写,然后在网页端重新上线。

“boss,既然比特邮箱准备开发web端,那之前和软件配套的邮箱功能是否要整合到一起。”

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管理,当然托马斯也有点私心,他想把邮箱业务也转到消费者事业部之下。

“办公邮箱和toktok的邮箱都以@结尾,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服务器组运行,这没问题。

不仅如此二者的数据还应互通,但是软件客户端的邮箱功能继续保留。

因为它们的应用领域不同,这就和操作系统的家庭版与专业版一样。

二者并不冲突,甚至我们还可以对账号分类,例如企业邮箱会有特殊的标识。”

虽然网页邮箱更方便,但客户端的邮箱也有潜在的市场需求。

后世的微软就是最好的例子,所以迪恩并不准备把这种功能彻底取消。

还是那句话,先占领市场,等用户足够多时再考虑增值服务的问题。

“ok,我已经做好了消费者事业部,在两年内没有任何盈利的准备。”

尽管托马斯现在也对互联网经济充满信心,但他也知道这需要时间。

“别灰心,托马斯,消费者事业部未来一定是比特的核心之一。”

迪恩笑着安慰了他一句,这个时间不会太长,今年将会是关键。

“对了boss,微软准备分发新系统的软件开发包了,我们收到了西雅图发来的通知。”

“新系统?”迪恩一愣。

“没错”托马斯耸耸肩,“官方称呼windows95.”

“噢~”迪恩惊讶的微微瞪大眼睛,“很好,尽快组织开发组对新系统进行适配。

微软在它身上打磨了三年时间,想必它不会让人失望。”

“小道消息,据说它比苹果当初的mac还要让人惊叹?”托马斯也被勾起了好奇心。

“盖茨的商业帝国快要成型了。”迪恩笑了笑。

不过托马斯倒是给他提了个醒,除了比特,另外一家公司更需要windows95系统。

距离网景完成融资,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。

有了上亿美元资金的注入,它早就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。

全新的办公楼,占地上千平方米的服务器中心,可谓鸟枪换大炮。

不仅如此,网景现在的人才班底也强大无比。

在杜尔的人脉关系作用下,他召集来了众多经验丰富的管理层。

例如此时担任网景ceo一职的吉姆.巴克斯代尔,他之前是at&t无线公司的执行董事,更上一份工作则是联邦快递的ceo。

副总裁人选麦克.霍默,他是苹果公司的老将。

法律顾问则是他们的老朋友,来自wsgr律所的威尔逊.桑西尼。

甚至网景新的办公楼,也颇有来头。它依旧在山景城,但地点换到了飞兆半导体大楼,转角就是马车轮酒吧。

吉姆.克拉克已经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,他作为大股东完全可以享受安逸的生活。

不过或许是因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,克拉克现在依旧时常出现在网景的办公室中。

这不,每隔一星期才来一次的迪恩,却每次都能遇见他。

“吉姆,微软要分发新一代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包了,网景需要第一时间提交申请。”

“新一代操作系统?”克拉克有些疑惑,“很重要?”

“对网景来说很重要。”迪恩脸色严肃,“再过几个月说不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”

“为什么?”克拉克一愣。

“因为互联网太热门了,我有一种预感,新一轮的‘淘金热’正在酝酿。”

迪恩一直认为今年,也就是95年,它是互联网浪潮中关键性的一年。

最根本的原因是nsf网,将在几个月后彻底成为历史。

没有了最后的监管,在资本的操纵下,互联网一定会爆发出惊人的活力。

而从93年就开始的互联网基础建设,也到了收获红利的时候。

美利坚大多数城市都完成了光纤宽带的接入,虽然这只是主干线的铺设。

但它让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可能,并且把整个北美连接在了一起。

这些所有的因素,造就了互联网浪潮。

毫无疑问,只要利益足够大,所有人都想进来分一杯羹。

“迪恩,你的意思是网景会迎来强大的竞争对手?”

“这只是猜测,但有备无患。”迪恩不相信西雅图的人品,资本更是毫无节操可言。

克拉克似乎明白了什么,他也收起了脸上的轻松之色。

“我会和巴克斯代尔聊聊,在网景上市前,我一直在这里…”

嘀嘀嘀,克拉克话说了一半,口袋中的手机响了。

他抱歉了一声,就转过身去接电话。

然而没说两句,他就脸色难看的挂断了电话。

“怎么了?”迪恩好奇的问道。

“格伦.米勒在墨西哥海岸,把一杆猎枪放进了嘴里,然后扣动了扳机。”

刚刚是米勒妻子打来了的电话,根据米勒手机的通话记录看,他最后一个电话打给了克拉克。

迪恩也被这个消息惊了一下,两人对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