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9章 鸡肋? - 美利坚往事1988 - 安静的想

第349章 鸡肋? - 美利坚往事1988 - 安静的想

“微软竟然有专门的工程师,在支持网景浏览器的开发?”

山景城这里,迪恩看着刚刚远去的背影纳罕挑了挑眉。

要不是对方衣服上带有微软的logo,迪恩绝对不会相信这一幕。

这节目效果简直滑稽,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离谱。

“我们在新系统平台上的开发遇到了一些问题,所以打电话给西雅图,问他们能否支持一下。

但你猜怎么着?”克拉克笑了起来,“西雅图不仅回应了我们,甚至还有技术人员上门服务。”

是的,刚刚离开的,就是微软的客户支持工程师。

探索者3.0的开发,已经确定是基于windows95平台运行。

网景在上次迪恩给出提醒后,就向微软申请了软件开发包。

事情比想象的还要顺利,微软没有故意刁难他们,甚至还给予了相当的支持。

虽然看起来有些滑稽,但微软这么做并非不可理解。

为了推广windows95系统,微软邀请了上千家软件公司来开发它的生态软件。

这些公司中有比特、甲骨文这样的巨头,也有网景、未来浪潮这样规模一般的小公司。

毫无疑问如此规模的软件开发社区,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次。

苹果、ibm、太阳公司都组织过类似的开发社区,但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和微软相媲美。

组织如此多的开发人员,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于是微软内部特地成立了技术支持团队。

对那些小公司,微软还会给予一些补贴,以鼓励他们继续为新平台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。

这看起来是一种利他主义,但后期的回报会偿清前期所有的投入。

微软已经不再追求控制所有的技术,相反,它的战略诉求是独占应用软件——开发技术提供商的地位。

系统的应用软件交给第三方公司来做,微软只要牢牢把控新系统平台即可。

把握了底层操作系统,就把握了制定规则和解释标准的权力。

所以在没有改变对浏览器的看法之前,网景在微软眼里和其他软件公司并没有什么区别。

然后就有了眼前的一幕,他们担心网景不能搞定新系统的技术问题,于是决定派人来看看。

“老实说,如果只是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,微软的政策很容易博得好感。”

迪恩对一点颇为赞赏,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利己,但能真正这样做的公司却没几家。

克拉克闻言却笑得意味莫名,“因为他们都在同一条生态链上,当新平台获得成功后,就会有无数人主动的去维护微软的利益。”

“说的没错”迪恩点点头,“到那时将会有很多人靠微软吃饭。”

这就是平台垄断之后的现象,市场主导者必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。

这不仅来自于微软本身,还有依靠它吃饭的那些人。

举个例子,后世你随意走进一家书店,都能看到很多关于windows或者office的使用教程书籍。

一些培训机构还会有教导office软件的课程,甚至还有考试证书。

这些所有人都靠微软吃饭,他们也会主动维护微软的利益。

瞧,微软在推广新系统前期所有的各种努力,都得到了超额的回报。

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护城河,它比知识产权的能量更大,也更隐蔽。

“好了,还是聊聊网景吧。”迪恩今天过来,是有另外事情。

“你电话里说,我们的邮箱业务遇到了一点问题?”

“我不知道这算是好消息,还是坏消息。”克拉克带着他走进一间装修豪华的办公室,新总部这里的条件比以前好了太多。

“怎么说?”站在落地窗前俯瞰了一会儿山景城的街道,迪恩才回到沙发区坐下。

“我们的邮箱太受欢迎了,它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两百万。”

“这不是好事吗?”迪恩奇怪的摊手道。

“从数据上看确实是好事,但这项业务带来的回报并不太令人满意。”克拉克递给了他一份最近的财务报表。

迪恩虽然是大股东,但他精力有限,并不能时时关注到网景这里的发展。

不过还好有克拉克在,他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行使股东的监督权。

“我们拥有超过一千万的邮箱用户,但每个月的营收却只有两百万美元左右。

迪恩,你知道网景为了保证用户流畅的使用邮箱,在这上面投入了多少成本吗?”

克拉克张开五指晃了晃,“仅仅是服务器开支就是五千万美元,这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费用。”

网景的邮箱是基于网页运转,所以它的服务器也是专门为网页而开发的web服务器。

就像之前说的,在拿到融资之后,网景就从源代码那里采购了大批量的企业级服务器。

后来随着用户数量不断上涨,服务器也是采购了一批又一批。

现在网景的数据中心,已经有五百多台各式各样的网络服务器。

它们每一台价值都接近十万美元,毫无疑问这一笔相当庞大的开支。

而这些服务器的资源大多被邮箱占用,它的用户实在太多了。

每人5mb的免费空间,上千万人加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至于说增值服务也不是没有,瞧,报表上的200万美元就是。

“它比我想象的要少。”迪恩眉头微皱,“只有不到3%的用户,开通了高级服务功能。”

“关键问题就在这!”克拉克点了点手指,“我们马上就要路演了。

如果把它写进展示文件中,那些潜在的投资者,一定会犹豫的!”

五千万的投入才换来每月不到200万的回报,这看起来怎么都不像一笔划算的买卖。

“广告业务呢?我记得网景正在和几家广告商谈判。”迪恩大概知道这件事。

毕竟拥有上千万的用户,如此庞大的客户群,理所应当会吸引广告商。

“巴克斯代尔正在犹豫要不要在邮箱中放入广告,因为网景做了一次调查问卷。

很多用户强烈抵制这种做法,甚至威胁如果网景这么干,他们就转用比特的邮箱。”

迪恩一愣,随即差点笑出声,这群白嫖怪还挺会整幺蛾子的。

“不用管他们的意见,网景和广告商的谈判继续。

但是要注意广告的插入位置,尽量不要影响使用体验。

只要不是太过分,他们会接受的。”

这群消费者的心理,迪恩可太了解了,因为他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。

网景邮箱是免费的,只要这一点不变,那用户就不会抛弃它。

“这样做真的没关系吗?比特那里…”克拉克有些犹豫。

“比特的邮箱也会有广告。”迪恩轻轻点了一句,克拉克立刻不再有疑问。

没办法,在其他增值服务没跟上的时候,只能从广告商那里想办法。

完全免费的邮箱服务在当前年代还不太现实,服务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。

大不了等以后其他业务盈利,再恢复邮箱的无广告模式。

不过看着手中的数据,迪恩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不在这里。

“我们的付费率太低了,这些用户大都来自哪些群体?”

“各個人群都有”克拉克耸耸肩,“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,都是普通人。”

“普通人?”迪恩先是有些愣神,然后眼中闪过一抹恍然。

“所以我们的用户群体,来自企业的比率并不高?”

“这是事实,那些企业大多已经有了自己的邮箱系统,通常情况下很难改变。”

这涉及到服务器和数据的安全问题,网景邮箱即使体验更好,也不会立刻获得青睐。

“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”迪恩捏着下巴开始琢磨,“网景可以帮他们建立全新的邮箱系统。

这包括数据迁移、更安全的服务器,以及邮箱加密系统。

当然最重要的是价格上的优势,优质的服务、更低的价格,相信会有公司心动的。”

网景完全可以先从小公司开始,因为他们的决策往往更灵活。

至于大公司,迪恩的想法是为他们提供定制的邮箱服务。

从系统架构到服务器搭建,甚至域名都以这些大公司的名字作为结尾。

瞧,这逼格不就来了吗?对外的邮件无形中也是也是一种广告。

“总之邮箱的事情不用太担心,我们当初设计它的目的就是捆绑用户。

浏览器才是核心,路演的时候把重点放在这儿,那些投资人会买单的。”

路演全看怎么吹,扬长避短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。

“ok,我们的探索者现在几乎已经是市面上唯一的浏览器。

无论是硅谷,还是华尔街,都非常看好网景的发展。”

克拉克最近见了很多人,他们都在盛赞网景的模式。

他有一种预感,网景在纳斯达克一定会大获成功。

“伙计,路演就交给你了。”迪恩拍了拍他的肩膀,他知道克拉克很乐意这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