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章 真相现 - 禁娇鸾:惹上暴戾太子逃不掉! - 龙共传人

第六十章 真相现 - 禁娇鸾:惹上暴戾太子逃不掉! - 龙共传人

萧清欢转身走向太庙后殿,推开尘封已久的"功臣阁"。当谢危看清阁中供奉的画像时,瞳孔骤然收缩——居中而坐的,正是他的先祖,楚朝开国名将谢弘文,其侧便是萧清欢的先祖萧明远,两人皆着蟒纹补服,腰间悬挂的正是今日楚翎与他所持的成对玉佩。

这才是掩藏在历史尘埃之下,不为人知的真相。萧清欢的手指轻柔地滑过画像中萧明远腰间那柄寒光凛冽的佩刀,仿佛能感受到先祖当年驰骋沙场的英勇与不屈。画像中的萧明远,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傲骨,与身旁同样英姿勃发的谢氏先祖并肩而立,彰显着楚朝开国之初,两大世家并肩作战、共筑江山的辉煌岁月。

“萧氏与谢氏,这两大家族,犹如楚朝大厦的两根擎天巨柱,支撑着这片土地的稳定与繁荣。”萧清欢的声音低沉而坚定,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,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。她的目光穿透了时间的迷雾,直视那段被权力斗争所掩盖的历史,“王承宗之流,那些野心勃勃、企图独揽大权的小人,他们费尽心机想要分化我们,不过是恐惧这两根支柱一旦重新并立,将会彻底粉碎他们独断专行的美梦。而萧氏一族的覆灭,正是这阴谋下的牺牲品……”

在一旁静静聆听的谢危,目光紧紧锁定在画像中先祖那深邃而坚定的眼神里,仿佛穿越了时空,与先祖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。记忆的闸门悄然打开,幼年时祖父的话语在耳边回响,清晰如初:“谢氏子孙,当为楚朝之盾,护家国安宁,犹如守护自己的本心一般,不容丝毫动摇。”那一刻,谢危仿佛看到了自己血脉中流淌的不仅仅是血脉,更是世代相传的责任与荣耀。

他缓缓转身,那双眸子里已不再是先前的迷茫与挣扎,而是变得清澈如冬日初晨的冰面,冷冽而坚定。“明日早朝,”谢危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我会将这一切公之于众,让世人知晓,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团结,而非分裂。我们要让那些暗中操纵权柄之人明白,萧氏与谢氏的荣光,绝非他们可以轻易撼动的。”

随着话语落下,室内似乎弥漫起一股无形的力量,那是属于谢氏与萧氏共同的骄傲与决心,是对过往荣耀的追忆,更是对未来挑战的勇敢迎接。夜色渐深,而在这古老宅邸之中,一场关乎家国命运的风暴,正悄然酝酿,准备在明日的朝堂之上,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波澜。

"传闻?"萧清欢轻笑,拾起地上死士的弯刀,在月光下划出冷冽弧光,"就让北疆使团的人,亲自告诉天下人,什么叫'神鸟泣血'的真相。"

五更天的钟鼓声中,楚翎站在乾清宫廊下,望着太庙方向腾起的火光。那不是昨夜的阴谋之火,而是萧清欢特意点燃的"告天烛",火光中隐约可见"楚萧同源"四个大字,正被晨风吹向天际。

"陛下,"谢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他怀中抱着太祖遗诏,衣摆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,"太庙已清。皇后让末将转告陛下,三日后的金銮殿论礼,她要请北疆使团的大萨满亲自观礼。"

楚翎望着天际渐亮的启明星,忽然笑了。他知道,萧清欢这是要将计就计——既然北疆想借"神鸟泣血"制造恐慌,那就让他们的萨满亲眼看看,真正的"凤仪昭昭"该是何等气象。

"去传旨,"他解下腰间玉佩,放入谢危掌心,"让尚衣局连夜赶制皇后的袆衣,上面的翟鸟纹...就照功臣阁里萧明远夫人的画像来绣。另外,通知钦天监,三日后巳时三刻,正是'凤星临朝'的吉时。"

谢危握着玉佩,忽然想起萧清欢在功臣阁说的话:"当年太祖让萧氏守陵,谢氏掌兵,不是为了让后人互相猜忌,而是要让这江山,永远有两根不倒的支柱。"他抬头望向渐明的天空,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豪情——或许,属于楚朝的真正盛世,才刚刚开始。

三日后,金銮殿外摆满了从太庙秘库取出的典籍画卷。萧清欢身着绣有三十六只翟鸟的皇后袆衣,在众臣屏息注视中,亲手将太祖遗诏呈给楚翎。当"萧氏守陵,永镇山河"八个朱砂大字映入眼帘时,王承宗忽然剧烈颤抖,手中的朝笏"当啷"落地。

"现在,"楚翎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大殿,"还有谁要再说朕的皇后,是'前朝余孽'?"

殿中鸦雀无声。北疆使团的大萨满忽然上前,以草原礼节向萧清欢行礼:"萧氏长公主之名,在草原已是传说。今日得见真容,方知盛朝有凤,当为天下共仰。"

萧清欢望向殿外,朝阳正跃过午门,将整个紫禁城染成金色。她想起七年前那个雪夜,楚翎为她系上皇后金印时说的话:"清欢,从此这万里山河,朕与你共掌。"如今看来,这万里山河,从来都不是一人之山河,而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与忠诚铸就的楚朝天下。

“陛下,”拓跋兰图轻声细语,如同春风拂过静谧的湖面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动与坚决,“是时候颁布那立后的诏书了,让天下共贺这千秋盛事。”她的眸光里闪烁着期待与敬畏,仿佛即将见证历史的转折,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意义。